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1-10-15 14:00
来源:本站
生活九九八十一难,“一米阳光”温暖心田
人生一甲子,弹指一挥间,她看着一家人从乡下平房搬到了整洁舒适的楼房,本以为生活会一步步向好,哪曾想迎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痛击。
“我只有一个人,两双手,顾了这个,就顾不了那一个。儿子饿了,躺在床上要吃饭,老伴必须按时去医院透析,也要人照顾。生活处处都在逼我,我该怎么办?”望着手里一页页的诊断报告,一扎扎的医疗发票,生活中的九九八十一难,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她实在无力招架。
儿子痛风,瘫痪在床
家住南岸区长生桥镇同景社区的龚光碧今年66岁,家里共有4口人,患尿毒症的丈夫,痛风瘫痪在床的儿子,还有在上初中的孙子。
10多年前,他们一家人还住在长生桥镇腰子岗村,后来占地拆迁,他们一家分到一套安置房,也就是现在居住的房子。
搬到新家后,陈世刚在金盾公司当保安,给银行押运钞票。他踏实肯干,想要打拼一番事业出来,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“很多人都有痛风,那时,医生嘱咐我不要喝酒,没想到会变得这么严重!”陈世刚半卧在床上,看着自己关节肿大变形严重的双手说。
“痛风的前几年,我吃了药,忍着痛也要去上班,一大家子人等着我吃饭嘛。”
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,自从陈世刚生病之后,夫妻感情也产生了裂痕。
“她想要走,我强留也留不住,只是苦了孩子,这么小妈妈就不在身边。”跟妻子离婚后,世刚心头念着的仍然是自己年幼的儿子。
6年前,这个坚强的男人也倒下了。痛风侵蚀他的全身,手脚严重变形,双手关节、膝盖、脚踝肿大,无法走动,甚至吃饭拿筷子都吃力。有时早上疼痛发作,只能狠狠咬紧牙关,双手死死拽着被子,他不敢叫出声,怕吓到儿子。
“自从他倒床后,基本上就没有下过楼了,都是在床上过的。”龚光碧一家住在8楼,老旧安置房没有电梯,她和老伴上下楼都觉得很吃力。
就这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楼下的花开了谢,谢了又开,窗外的世界一天一个样,对于陈世刚而言,已与他渐渐走远。
“最近这几年眼睛也看不见了,我们请人帮忙,把他背下楼去,去医院检查了几回,确诊为白内障。现在他吃饭都是摸着吃,没有办法,拖一天是一天吧。”龚光碧说。
“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,看不见就看不见吧,把钱省下来,给儿子读书,希望他将来能成才。”世刚接过话。
丈夫患尿毒症,生命告急
“哪里想得到,我又得了这样的病嘛。”世刚父亲在一旁叹息道。
2015年3月,他检查出了尿毒症。那段时间他总是感觉腰酸背痛,干活没力气。原以为只是年龄大了,可是后面还经常恶心呕吐,吃不下饭。这才到医院做检查,拿到结果的一家人都懵了。
“保命要紧,我们也不敢奢求太多。”一家都靠老两口2000多的农转非养老金过活,儿子每月吃药花费700多,除去基本生活开销,孙子读书,已经所剩无几。
“一个月要做4次透析,有时经济宽裕点,就多做1次,每月最少都要花600多元,只为有一个活路。”世刚父亲说。
“我身上也有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,但是家里情况就这样,我都不敢再生病了。”这几年儿子和丈夫相继生病,龚光碧独自撑着这个家。
当地政府在了解到龚光碧一家的情况后,想帮其申请低保,一核查,儿子原来的单位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,在退职的情况下每月仍发1000多元的补助金。“世刚肯吃苦,得到公司同事的肯定,患病后公司经常还来帮助我们。”
特殊情况特殊考虑,南岸区民政局将其纳入民政建档帮扶对象,作为特殊困难对象予以关照,有针对地开展了系列的救助帮扶。
及时救助,“一米阳光”温暖心田
据了解,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伤病所致。巨额的治疗费造成个别困难家庭雪上加霜,生活难以为继,急需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与关爱。
去年7月,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正式在南岸区开展城市社区特别困难群众“一米阳光”救助帮扶项目,因遭遇突发性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等急难事件,医疗费用负担较重,个人或家庭无力承担的,视家庭困难状况给予一次性扶助金1000—10000元。
“在我们困难的时候,党和政府始终没有抛下我们,社区还帮我们申请救助基金会的救助,了解家庭情况后,基金会很快救助了8000元。”龚光碧说。
“你们给我带来了希望,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,真的要谢谢你们!”世刚说。
接下来,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还将联系专业眼科医院为世刚做白内障检查,如符合手术条件,将通过“因爱复明”白内障援助,帮助他重见光明。也将为他购置一部轮椅,让他重回社会大家庭。